2025年,乌海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守望相助保护水资源,团结奋斗开展节水行动。乌海市“水权交易+水权贷”案例入选水利部《用水权改革典型案例汇编》(自治区唯一)。乌海市“加强多水源统一配置 实施水预算管理”获评2024中国节水十大经典案例。率先成立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节水产业联盟。
印发《乌海市节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乌党办发〔2025〕6号),将任务细化分解形成2025年节水行动重点工作清单,包含十四个方面、26条具体任务,按月调度各区、各部门落实情况。市委主要领导开展专题调研2次,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调度1次。
(一)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将用水总量分解到基本用水单元,落实总量和用途管控。全面开展取用水领域信用评价,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取用水领域新型监管机制,规范全市用水秩序。
(二)开展全国水预算试点建设。完成2025年180家企业水预算下达工作。争取水利部水预算试点建设资金996万元。
(三)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创建自治区级节水标杆企业1家、节水型企业10家,节水园区1户。率先在自治区成立首个节水产业联盟,乌海市节水产业联盟和乌海市节水产业创新中心,将有效整合乌海市节水产业资源,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协同创新体系。
(四)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农业节水工作,形成海勃湾区“强基础”与乌达区“优管理”双轮驱动的节水新格局。海勃湾区系统谋划实施泵站整合与全域农业节水项目;同步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调整种植结构,全面提升农业用水效率。乌达区通过水权转让,建成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推进农业用水权制度改革,将农业用水权确权到地到户,研究制定农业用水权基准价,推进跨行业水权交易。目前,已为91户用水主体发放用水确权证,登记亩数1.35万亩。
(五)实施城乡节水降损。推动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2个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复工,3个新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建设公共机构节水标杆,深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乌海市第六中学、乌海市人民医院等公共机构,积极推广以合同节水管理开展节水型单位创建的新模式。
(六)坚持生态以水定绿。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印发《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大绿化用水跑冒滴漏检查力度。市自然资源局在甘德尔生态治理区、快速通道安装10套土壤墒情智能监测仪,实现智慧灌溉。同时,对1298亩沙生灌木区及5090亩灌木花草区依据降水和气候条件采取动态管理,逐步由人工灌溉养护改为生态自然修复;对立地条件较差、成活率较低的300亩葡萄地进行低效林改造;对行道树、公园绿地、空地等进行补种植工作,选育符合乌海当地条件、节水抗旱的花种、树种,已完成补植乔木566株,灌木17215株。在植物园沙旱生植物专区,新植旱生植物3500株。
(七)优化非常规水利用。2025年1季度非常规水利用量为913万立方米,较上年度利用量多242万立方米,提高36%。在全国率先发放非常规水取水许可证(绿证),促进非常规水源应用尽用。
(八)全面深化水价改革。启动我市供水价格调整程序,通过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节约。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乌达区对灌溉水价进行科学测算,核定全成本水价和运行维护成本水价,确定了农业用水权基准价。
(九)攻坚地下水超采治理。开展海勃湾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定期通报水位变化情况。累计封闭地下水源井123眼,截至目前,海勃湾超采区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超采区内9眼监测井水位平均上升0.22米。
(十)强化宣传引导。组织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系列宣传活动,并连线自治区宣传我市工业企业节水典型经验做法。组织2025“乌海节水实践”系列报道,总结宣传节水经验,发布节水典型案例,为各区各领域推进节水工作提供借鉴。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以征文、书法、绘画、短视频等形式的节水主题创作大赛暨优秀作品展览活动。
三、深化水权市场化
探索多元的水资源生态价值,丰富取水权和用水权质押贷款。2025年以来,全力推进“水权贷”绿色金融服务,累计发放“水权贷”3笔2347万元,实现了水生态产品价值可量化、可变现。2025年完成水权短期交易2笔,交易水量5.2万立方米。
四、强化护河行动
黄河海勃湾区滨河段生态治理工程护岸已基本完工,防汛道路完成40%,生态工程完成80%。乌海市都斯兔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已批复,待资金落实后开展招投标工作。乌海市甘德尔山忠德河综合治理工程和内蒙古黄河河道治理工程(三期防洪工程)可研报告报审待批复。
五、实施清库行动
持续推动乌海湖库区清淤及矿区生态修复一体化治理试点工程实施。委托专业技术单位编制《乌海湖库区清淤及矿区生态修复一体化治理试点工程方案》,已经自治区水利厅审查同意。
(一)落实节水行动,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以水预算管理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围绕健全制度体系、强化支撑体系、充实实践体系、丰富绩效评价体系,持续推进节水产业化、管理数字化、水权市场化、水网系统化建设。全面实施节水行动,强化政策协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水平,推动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和示范效应,以节约用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二)强化护河行动,落实河长制。一是谋划好“五区一河”系统治理工作思路,争取14.55公里黄河河道治理工程落地。编制105公里黄河乌海段生态廊道规划,实现防洪安全、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的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二是坚持整沟、整河、整流域治理,重点实施都思兔河、都思兔三队沟、苏海图沟等山洪沟治理工程。
(三)实施清库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是积极推动乌海湖淤积泥沙资源化利用和矿区治理一体化试点工作,引入社会资本,先行开展2025年试点项目。二是系统研究一体化治理模式和机制,为精准实施试点方案提供案例经验,形成一套成熟的“市场+国企”投融资运作方式和可持续的长效运行机制,探索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乌海新模式。
上一条:
下一条: